文化场馆活动 展现多彩魅力

2021-10-13 14:40:28    

  文化场馆活动 展现多彩魅力(消费视窗·加快培育新型消费③)

  人民视觉

  核心阅读

  图书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文化馆等场馆是记录和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是人们了解和欣赏文化之美的重要窗口。如今,走进文化场馆成为越来越多人推崇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。

  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,推进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美术馆、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。如今,图书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文化馆等场馆已成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,诸多文化场馆也积极拥抱新技术,加快数字化发展,努力提供更具科技感、未来感的参观体验。

  文化场馆热起来

  “泡”在图书馆、走进文化馆、漫步博物馆、徜徉美术馆……文化场馆需求不断升级

  国庆假期,湖南长沙一所高校学生谢涵和朋友来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。丰富的藏品、精彩的讲解,让他们印象深刻:“越王勾践剑、曾侯乙编钟、元青花四爱图梅瓶,能够亲眼看到这些镇馆之宝,真是不虚此行!”

  “泡”在图书馆、走进文化馆、漫步博物馆、徜徉美术馆……当前,人们对文化场馆的需求不断升级。为更好满足多样化、个性化的需求,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大力推动文化场馆建设,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,加快场馆数字化发展,努力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  华灯初上,江苏南京建邺区“南京眼”步行桥旁的公园广场,一眼就能看到一个硕大且闪亮的白色球体。穿过两条步行街,8个不同主题的玻璃盒子透过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尽显光影和艺术之美——这里便是入选江苏省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”的“24小时美术馆”。“既过眼瘾,又长知识!亲眼看到比想象中更惊艳,让人难忘。”喜欢探访各种文化场馆的南京市民李慧说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江苏每年将打造“颜值”和“气质”兼具的200个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”,让游客共享游玩之乐。

  刺绣、剪纸、面塑、传统木作……在山东济宁任城区运河书屋,一场接一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课系列活动轮番亮相,丰富了读者国庆假期文化生活。能在家门口体验“非遗”技艺、感受“非遗”魅力,得益于当地城市书房——运河书屋的推进建设。今年4月,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的意见》提出,力争到2025年底,山东省16市每市建成不少于50家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,形成覆盖全城、布局合理、方便快捷、全民共享的城乡书房服务网络。

  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(站)等公共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,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,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渠道和载体。文化和旅游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、便捷高效、保基本、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、更为丰富、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  据统计,截至2020年底,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、美术馆618个、博物馆5788个、文化馆3327个、文化站4万多个、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.54万个。所有的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文化站、美术馆和90%以上的博物馆已免费开放,实现了“无障碍、零门槛”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0多亿元,用来支持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。

  科技助力新业态涌现

  拥抱数字化的同时,许多文化场馆积极发展融合业态,催生出诸多文化产业新业态

  指尖在手机上轻轻一点,一支草叶顶形金钗缓缓落下,与其他金钗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扇形,随即旋转闪烁,动画短剧开场了。9月,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推出的公益趣味文化互动项目——“声动画语”在“云游敦煌”微信小程序上线,以动画形式讲解莫高窟第156窟的壁画故事。用户在“声动画语”中全方位领略敦煌壁画内容,参与敦煌文化相关的问答。

  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建设。各地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便利性、可及性,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在博物馆里,利用科技手段突破时空限制,让“云端”观展走近越来越多观众。一件件珍贵文物移步线上,让人耳目一新;交互式展示手段、开放式知识探索模式广泛运用,让数字展品变得更加生动,这让许多博物馆以青春时尚的形象展现在游客面前。

  文化和旅游部面向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,截至2020年底,面向全国共享的数字资源超过145万亿字节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国家图书馆网站年均点击量约9.37亿次,年均手机端访问量超过1.1亿次。此外,还推动全国公共文化馆系统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,开展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,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数字化。据统计,2017年国家公共文化云上线以来,累计访问量达8.09亿次。

  在拥抱数字化的同时,许多文化场馆积极发展融合业态,与教育、旅游等的跨界融合发展催生出诸多文化产业新业态,进一步丰富人们的选择。

  馆中有店、店中有馆,馆店融合发展,让文化场馆的服务渗透居民生活方方面面。集品茗、古琴培训、咖啡店、蛋糕店和阅读于一体的书店越来越多,新型城市阅读空间在各地纷纷兴起。山东乳山市实施城市书房与新华书店合作,为读者购买或借阅图书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;湖南长沙市图书馆与咖啡店合作的简名书苑图书馆,咖啡馆与图书馆合二为一,提升居民的阅读和消费体验。

  馆宫共建、资源共享,让公共文化机构在融合中发挥更大合力。今年3月,广东佛山市图书馆与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牵手合作,共同助力图书馆和青少宫品牌下延到镇街,更大程度实现“青少宫里的图书馆”和“图书馆里的青少宫”。馆宫双体系合作,打破了以往点对点合作模式,通过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打造青少年讲座品牌“青葵讲坛”,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素质,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。

  馆旅结合、互相借力,在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中实现以文促旅、以旅彰文。甘肃省推动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融合,推行省市两级有条件的文化馆、图书馆在大景区建设分馆。同时,鼓励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“无门槛”对外地游客免费开放,引导旅游人群进入博物馆、文化馆、纪念馆、美术馆、图书馆等。

  优化提升服务体验

  要在细节上下功夫,关心特殊群体,也要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,更好满足老年群体需求

  我国文化场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得到明显提升,但一些地方还存在基础薄弱、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,不同地区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。一些地方存在文化场馆种类数量少、质量不高、供需不对接等问题,还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  进一步优化文化场馆的体验,要在细节上下功夫。关心特殊群体,打造无障碍服务体系,是文化场馆的发展方向之一。上海博物馆面向听障人群推出系列线上手语导览视频,通过“一定要看的十件文物”“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”等主题,以手语导览配合文物细节展示,使听障人士可以用双眼了解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。

  陕西省图书馆的视障阅览室安装了无障碍阅读设备,阳光读屏软件可以同步获取电脑屏幕信息,并进行语音播报;方便盲人摸读的点显器,能够将屏幕上信息同步转换为浮动的盲文点。这些辅助残障人士阅读的电子产品,有效帮助特殊读者实现了无障碍阅读。

  文化场馆还要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,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。山西省图书馆为提升公共文化适老化服务,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,推出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举措。老年人可以使用传统的电话预约入馆,馆内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帮助老人操作智能设备,醒目的标识导引系统指导老人获取阅读信息。

  四川成都武侯区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“智慧助老”公益服务。在智能手机公益培训中,老年人能了解不同手机的基础功能,学会如何进行手机支付、摄影、导航、聊天等。“通过这场培训,我发现使用智能手机也不难。”参加培训的李阿姨说。

  “十四五”时期,文化和旅游部将以创新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总分馆制为抓手,以构建公共文化新型空间为重点,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,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。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、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。在功能设置上,将推动图书馆、文化馆(站)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非遗展示馆等相互合作,促进功能融合、提高综合效益,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、满足群众不断升级的文化需求。

王 珂 易嘉欣 雷莺乔 【编辑:刘星辰】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