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讯息:不是“公主病”也非“玻璃心”,对抗产后抑郁症需全家“总动员”

2023-02-24 14:15:34     来源 : 长江日报
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3日讯“医生,我老婆原来蛮温柔,可是生了孩子后,像是变了一个人,脾气变得非常暴躁。”2月23日,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(光谷院区),一位刚刚做了爸爸不到三个月的杨先生,带着妻子前来进行心理咨询。经过一系列检查,杨先生的妻子被确诊为产后抑郁症,需要进行系统干预。

该院妇保科主治医师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付晴晴表示,有些新妈妈生完孩子后一切都变了:爱哭、发脾气,怕照顾不好宝宝……这都是产后抑郁症的表现。据统计,在我国每10个产妇中,就有1个产后抑郁症。一些人误以为产后抑郁症就是玻璃心、“公主病”,一些人误以为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会歇斯底里,会打孩子。这些误解让患上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们更加痛苦。“对于产后抑郁症,产妇及家属要正视,积极面对,必要时需及时进行专业治疗。”


【资料图】

学会辨识是正常情绪波动还是产后抑郁症

“因为产后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及生活工作的影响,几乎所有妈妈在刚生完宝宝都会有情绪波动。”付晴晴介绍说。

有些妈妈焦虑和抑郁情绪会更加强烈,例如:情绪低落,总是感到压抑、焦虑、迷茫,甚至会因为家人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崩溃大哭。情绪波动大,更容易因一些小事被激怒或产生烦躁情绪。食欲明显减退。注意力无法专注,语言表达混乱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回答缓慢,记忆力减退。睡眠质量差,入睡困难、早醒、易醒、多梦。容易疲劳,即使休息或睡眠也不能恢复精力和体力。对之前喜爱的活动兴趣减退、无法从中感受到快乐,提不起精神。对生活失去信心,悲观,自卑自责,认为自己毫无价值。更严重的甚至还会伤害自己、伤害宝宝。

“如果出现以上症状,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产后抑郁症”。付晴晴表示,产后抑郁症从产后1天至产后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,多在产后2周内发生,产后4-6周症状明显。

无须把产后抑郁症“妖魔化”

“目前,我国一些医院是可进行产后抑郁的筛查与干预的。”付晴晴表示,因抑郁情绪主动就诊的产妇或家属极少,原因在于很多妈妈怕把问题说出来就被贴上矫情、玻璃心,“神经病”的标签。有的妈妈甚至在筛查后,发现有产后抑郁的倾向也不愿承认。更多的是出现自伤、自杀甚至杀婴等重度产后抑郁症状时才被家属送医就诊。

其实,妈妈们不必过度担心,产后抑郁症可防可控可治,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,可以有效防止不良结果的发生。“我们需要关注产后抑郁症,但也无须‘妖魔化’产后抑郁症。”

付晴晴表示,一般病情较轻、病程较短的产后抑郁症患者,随着孩子的长大,若照顾孩子方面愈加得心应手,休息、睡眠好转,不良情绪逐步缓解,是有可能自行好转的。但是如果自行调节2周以上,抑郁症状仍得不到缓解,建议寻求专业人士帮助,心理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心理治疗,物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。

产后抑郁症需全家“对抗”

“在心理咨询门诊中,妈妈们哭诉,抑郁情绪的产生大多来自丈夫不作为和婆媳矛盾等问题。”付晴晴称,产后抑郁症虽然可怕,更可怕的是周围人的无视和不理解。她说,对抗产后抑郁症,家人的理解和陪伴对患者非常重要。全家人要共同努力,帮助患者一起对抗这个藏在阴影里的“情绪怪兽”。

首先是丈夫的理解与支持。丈夫要耐心倾听妻子的恐惧和担忧,对于妻子的倾诉要及时给予正常化反馈,言行上要体贴、关爱与温情,而非责怪与冷漠。患者在寻求丈夫的帮助时,可以尝试表达需求,而不仅仅是指责式的表达埋怨。

对于家人也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帮助,分担家务,帮助患者照顾婴儿,清洗婴儿的衣服、尿布,二胎家庭还可帮助大孩子辅导功课、接送上学、照顾饮食等。此外,家庭应给产妇提供充足的产后日常用品,给予更多精神支持,多与其聊天沟通、鼓励赞扬,多陪伴产妇到户外游玩,放松心情。(长江日报记者张鸣唐智峰通讯员黄洁莹)

【编辑:余丽娜】

标签: 产后抑郁症

推荐文章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