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热头条丨【星岛热评】城市河道治理,传统模式有弊端

2023-05-03 13:57:03     来源 : 星岛环球网


(资料图片)

中国城市,无论大小,不分南北,多以水系作依託。它们的旁边或中央,总有一条或几条河流过。依河而生,靠河而兴,自古以来都是城镇生存与发展的客观条件。河流是城镇居民生活的水源,也是城市交通的脉搏,更是美化城市的景观。

近代以来,随着城市日渐工业化,域内河流开始污染,而且越来越严重。其主因有3个:一是生活污水增加。随着城市人口增长,污水处理赶不上污水排放,溢出的污水给河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。二是工业废水增加。经济发展催生了许多企业,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,对废水不加处理就偷偷排放,直入河道,造成河水污染。三是农业污水增加。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的人们,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、散落的化肥和农药、饲养畜禽产生的粪尿和废水,未经处理排进河流,成为又一重大污染源。

为了治理河道污染,让城市河流保持洁淨,中国的大中城市多年来用了不少方法进行治理,力求解决城市河流的生态问题。可是,多数城市的效果并不明显,或者虽有效果却成本高企。在反思这种情况中,有专家指出:这是长期採用“高水位运行”模式的弊端。

所谓“高水位运行”,是指筑高河堤,增加水量,提高水位,让城市河流长年保持高水位运行。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在短时间里保持河流表面和河岸的洁淨和优美,但也存在著多种弊端。如投资大、占地多、能耗高;河泥容易发黑发臭,污染上覆水体;水下光照少,浮游生物无法生长,难以构成完整的生物链。表面上看得过去的河面洁淨和河岸美观,除非不断花钱整治,否则,用不了多久,就会重新变回臭河脏河。有的地方实在没有办法,只能改建为不见天日的暗渠。为此,专家们提出:应当转变传统的治河观念,把高水位运行改变为低水位运行。

“低水位运行”是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生态修复方案。它主张在完成控源截污后,将河道水位降低至雨水排水口和各类闸门水线之下。同时,不大规模引水,只用污水厂净化后的尾水补给河道,促进水体流动。并让阳光直射水底,实现底泥的自然净化,逐步完善水生态系统。逐步重塑洲、滩、槽等生态环境,使沉水植物、挺水植物、小型鱼类、虾、螺、藻类、微生物、水鸟等存活并活跃起来。

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花钱不多,成果显而易见,但也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。如肩负供水和灌溉任务的城市内河,低水运行并不适合。受城市用地紧张和高标准河流设防的约束,城市河流沟渠化和硬质化的程度非常高,部分城市河道两侧混凝土化,断面形态单一,改建浅水河道难度颇高。另一方面,中国城市普遍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,受水土流失影响,河流底泥不断淤积,厚度增高,河道断面不断缩窄,清理难度很大。加上有的地方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约束不力,进入河道的污染物积聚在底泥之中,也会污染上层覆水,影响河道观感。

最为敏感的是,采用高水位运行,虽然投入大,但见效快,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地方政府,宁愿接受,也不改变。相反地,如果采用低水位运行模式进行治理,尽管花钱少,却是见效慢,不能较快地转化为业绩。所以,要求官员们改用这种模式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从这个角度说,转变治理模式,从根本上保护好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,本质上还是一个城市治理思路和官员政绩观的问题。
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最新资讯